4月5日晚,刚刚抵达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现身北京一家美术馆,参加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式。活动上,担任揭幕嘉宾的马克龙与本届艺术节的宣传大使、中国著名演员黄渤同台亮相,互动频频。而此前,在与马克龙同机抵达的随行人员中出现了巩俐夫妇的身影。这一波操作,立马引来中国网友的关注和好评。
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奥运年。此次马克龙访华,有20多位文化界人士随团访问。以国事访问为契机,为中法文化交流按下“快进键”,马克龙深谙其道。就任法国总统以来,他早已和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资料图】
马克龙在故宫。图源 故宫博物院
首次访华:西安看兵马俑,北京逛故宫
“我的国事访问将从西安开始,首先了解中国的千年文明。”
2018年1月8日至10日,马克龙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看兵马俑、登大雁塔、逛故宫,他在演讲和推文中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雁塔、化觉巷清真大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马克龙首站选择西安,且一天内走访了四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景点。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时,马克龙对俑坑的面积和挖掘时间、兵俑数量,以及当时是怎么修建的、修建时用了哪些技术提了很多问题,对中国古代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的问题很专业。
参观之后,他还留下题词:“感谢你们在这座辉煌的历史遗迹接待我们,这个埋藏在地下的军队被视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它向我们述说了秦始皇在西安首次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愿这些神秘的战士无声的力量能够在未来给予我们共同的启迪!请接受我友好的致意。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马克龙发表了演讲。他毫不掩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甚至表示“以后每年都要来中国”。
2018年1月9日上午,马克龙夫妇在法国历史学家范华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故宫,两人牵手秀恩爱,羡煞旁人。
马克龙夫妇在外滩。图源 新民网
二度访华:逛外滩、游豫园、听昆曲
在进博会法国馆当代言人、和妻子逛外滩秀恩爱、到和平饭店和各国首脑聚会、在豫园与习主席夫妇会晤……2019年11月进博会期间,二度访华的马克龙虽然在上海只待了两天,但任务不少,私人行程也是满满当当。
11月5日晚,上海豫园内,水廊轩榭,光影生辉。习近平夫妇和马克龙夫妇偕行游园,不时驻足观赏江南园林景致,还观看了昆曲、越剧表演。有意思的是,马克龙还感受了一回东西方艺术交融的表演——中国艺术家用昆腔演唱的法国喜剧《椅子》的选段。
在上海期间,马克龙还出席了位于徐汇滨江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分馆的揭幕仪式。这里不仅有毕加索、杜尚,还有来自东方的艺术收藏。这意味着,申城居民不仅可以在一年一度的“中法文化之春”期间与法国艺术相约,还多了一个随时畅游艺术之旅的好去处。
当然,游客必打卡的外滩,马克龙夫妇也去了。在这个融汇中西的地方,赏一赏中西合璧的百年建筑,望一望对岸浦东现代化的城市天际线,这对充满法式浪漫的总统夫妇也不忘秀恩爱……
特殊的国礼,送给“亲爱的老朋友”
另外一则故事,则要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的一次国事访问说起。
2019年适逢中法建交55周年。当年3月24日是个周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专程从巴黎赶到尼斯的海燕别墅,热情迎接“亲爱的老朋友”——习近平主席夫妇。
亲切握手、寒暄后,马克龙邀请习近平来到会客厅,介绍自己精心准备的国礼。
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图源 光明网
“这是法国的一位汉学家帮我们找到的。”马克龙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的一本书,翻开棕色封面,扉页上有淡淡的字迹。作者在开篇《致读者》中写道:该书是“作为阅读孔子的钥匙和入门”。马克龙告诉习近平:“这本书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早在17世纪就传入欧洲,不少学者将孔子和苏格拉底相提并论。马克龙这样评价中华文化在法国的影响力:“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牛皮封面、飘口烫金、染纹纸环衬、书口刷红……这本富有法国启蒙时期书籍装帧特征的古老典籍,成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件重要藏品。书籍作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不会想到,300多年后,自己编译的法文版《论语导读》会回到中国。
(综合自海外网、新民晚报、故宫博物院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