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热啊!今天我国很多地方的网友,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相似的感慨,4月16日白天,在大范围的晴空区控制下,在之前的冷空气和大范围沙尘天气过后,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炎热天气启动。今天下午,已有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9省市出现高温,其中湖北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是今年首次出现高温,省会城市中武汉成都南昌长沙兰州银川杭州贵阳为今年首次出现30度。
和之前海南、云南霸占高温排行榜相比,4月16日,中央气象台高温榜上可谓“百花齐放”:云南四川各占三席、贵州湖北平分余下四位,显示出今天我国炎热天气正迅速扩大。在这当中,干热河谷中的云南巧家以38.7度登顶全国第一,而湖北五峰则以37度的气温打破最早高温纪录,同时更刷新了该站点4月最高气温纪录。
一、寒潮预警局部发出
【资料图】
这样大范围的炎热,让很多网友感到困惑:今年的春天就这样结束了?才到4月夏天就要来了?实际上,这种炎热天气也并不会持续太久,这是因为,我国北方即将迎来一股比较强大的冷空气,这将在大范围炎热天气后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这是不是意味着倒春寒要来了呢?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4月18-21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先后有4-6级风,阵风7~9级,部分地区伴有沙尘天气;上述地区气温先后下降6~10度,部分地区降温12度以上。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2023年4月16日18时29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至19日夜间,北疆大部、东疆的最低气温将下降8~10度,北疆北部、昌吉州东部、哈密市北部等地降温10~14度,上述大部地区将出现寒潮,提醒当地居民要注意防范。
寒潮预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或多个地区的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到一定程度,并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灾害预警。根据预警等级的不同,寒潮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其中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的预警,表示寒潮影响较小。但随着寒潮预警在4月中旬发出,表明这个时候不太寻常的强大冷空气正在迫近我国新疆,并且即将在中东部南下。
二、倒春寒准备生效
下周我国天气波动最剧烈的莫过于西北地区了,20日以前黄土高原到塔里木盆地一线依然是延续这两天晴朗升温的势头,各地气温直逼30度、部分低海拔地区将逼近高温线;但20日冷空气杀到,西北地区气温直接“断崖式下跌”,从30度直接跳水到个位数,
从形势上看,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认为,从4月18日起,西伯利亚持续盘旋的“紫色涡旋”——一个实力强大的冷涡系统将开始缓慢南下,从而甩出冷空气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随后,冷涡持续东移南下,还要进一步甩出更多冷空气进入我国,从而引发一次大范围的冷空气过程。
倒春寒是指在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由于冷空气南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短期内气温骤降现象。倒春寒通常发生在春季的3~4月,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有一定影响,倒春寒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冷空气的强度和移动速度有关。从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上看,这次冷空气是由西伯利亚高压一个强冷涡切离而形成的,它自西向东移动,在途中不断甩出冷空气南下,导致我国多地将自西向东出现明显的降温过程。由于在此次冷空气之前,我国多地大范围的炎热天气出现,有了升温的铺垫,部分地区的降温会特别厉害,确实会带来倒春寒的感觉。例如湖北十堰,官方预报中可见,十堰4月20日最高气温一度可达34度,但冷空气南下后,4月22日最高气温就要直接跌破10度,进入日平均气温不足10度的冬日。
三、局部要下梨花雪
根据目前的预报,未来几天,这股冷空气将继续向南扩展和深入,除了带来降温之外,这股冷空气还将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雪增多——中央气象台的降水预报中可见,4月20日,我国青藏高原及以东地区雨雪天气将再度发展起来。
在这当中,4月21日-4月22日的预报中可见,中央气象台更是报出了我国山西等地的明显降雪(灰色区域),部分地区甚至可达中到大雪。这对于我国北方来说是不太常见罕见的,因为现在已经是春季了,而且下雪的时候将是4月下旬,是谷雨节气刚过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温暖多雨的。但是由于今年欧亚大陆西风带震荡不断,导致冷空气频繁南下,打乱了季节的节奏,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太常见的景象,比如梨花开了还下雪,这就是所谓的“梨花雪”。
在超级计算机的降雪预报中则可以看到,在山西、宁夏、甘肃等地,4月21日前后将出现明显降雪,尤其是山西,局部降雪量更可达暴雪-大暴雪级别。总之,这次冷空气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有了大升温的铺垫和雨雪天气的配合,或也将给我国北方带来了一次明显的倒春寒过程。
那么这次冷空气会不会影响到南方呢?根据预报显示,像是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在4月下旬初也出现了显著的降温趋势。这意味着,这次冷空气不仅将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对于南方来说,随着冷空气深入和降雨的发展,在降雨和冷空气的双重作用下,多地气温也会有所下降,长江流域多地的降温可能会更加显著。所以,不仅北方朋友要注意天气变化,南方的朋友们也要注意及时调整衣物,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