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今年格莱美比想象中有趣一点。学院怪招频出,大战戛然而止。原本说好的腥风血雨没有出现,本来准备破口大骂的,结果奖项一揭晓,虽然连续大爆冷,但震惊之余又似乎可以接受。所以最后只能勉强说一句,“算了,全散了吧”,也是别样精彩。
红毯方面,今年可看性不高。跟奥斯卡金球奖相比,格莱美红毯向来要可爱得多。因为音乐人通常才不管你什么高贵优雅,想怎么胡来都行,所以格莱美红毯基本上都是乌七八糟。今年很奇怪,好像说好了大家都规规矩矩的。
【资料图】
除了骚姆(Sam Smith)像隐含少女心的红衣教母,带着一众教众前来传教。
其他人基本都安安分分。丽珠(Lizzo)的繁花装包起来像一座橙色大山,
摘下来隆重艳丽。
豆荚(Doja Cat)造型妆容也难得正常,一袭黑色皮革亮面拖地裙。端庄中有点凌厉,不笑的话没人能发现她演小品的。
Olivia Rodrigo穿透视吊带裙,除了表情有点拽,其他没什么好评的。
卡妹(Camila Cabello)应该要感谢造型师,负责任地替她藏了拙扬长避短。
Gayle一如既往宿醉风,从头到脚都写着“无派对,不人生”。
哈卷这套跟《As It Was》MV里的是出自同一个裁缝吧,只是胸口再拉低一点。
他是真的很敢穿,衣服对身材要求也很高。
不过还是那句,“好男人不包二奶”,欧美男歌手谁跟你讲男德。
相比之下,Jack Harlow就要老实得多了。他是主打可爱么?为啥我看评论很多人叫他“宝宝”。
另外,让我们欢迎海之蓝全球代言人,Cardi B。
以及整晚的最佳着装,红毯第一美,泰勒斯小姐。
她是为数不多获得清场待遇的明星,
因为这一身,值得。
美的无懈可击。
像仙女和妖精的合体,高贵典雅的蓝玫瑰,又灵又魅。
表演方面,也没有啥惊喜。哈卷的《As It Was》第一个词就走音了,降了调竟然还要躲高音。舞美拉跨,摄像也不行。同时,根本不适合把偏行为艺术的MV搬上舞台,只有最后齐舞的几秒钟让我情绪稍微波动一下。有点失望,对这个舞台。
骚姆和Kim Petras的《Unholy》相对就好得多,gay+trans的搭配,带来了不一样的风味。阴暗且隆重,鬼气森森却又有浓厚的宗教氛围。整个表演充满呼之欲出的生命力与一股神秘野性的张力。就像歌词里写的,“妈咪不知道爸比欲火焚身,在那身体小铺,做些不圣洁的事情”,你老公在外面给别人当sugar daddy,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争议的事情。
Lizzo的《Special》也是能给人注入能量的表演,MV里她是女超人,现场她同样给人稳如泰山的安全听感,这姐唱功也进步神速。
其他的,比如Mary J. Blige,Brandi Carlile,Steve Lacy,DJ Khaled,Jay-Z、Kacey Musgraves的表演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也不感兴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乐坛传奇Stevie Wonder与WanMor和Chris Stapleton引领全场大合唱的表演,曾经的经典在这个时代再次响起,除了感动、怀念、还有无尽的感慨与唏嘘。
最后,整晚最具争议的奖项方面。可谓连续大爆冷,四个通类当中,73岁的Bonnie Raitt凭借《Just Like That》爆冷获得年歌,老奶奶自己都被震惊的程度。
我觉得如果是刻意为之,那也太“良苦用心”与精妙了吧。在几年来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届将这个奖给了一首安抚人心的乡村歌曲,仿佛让时代的喧嚣、集体的浮躁与焦虑都化为泡影。在对抗的时代让人倾听和解的声音,就像这首歌传达的,伤痛与自疗,全都付之一笑。
其实我认为旋律挺普通的,但用一种叙述走心式的歌词讲述一段命运无常、却冥冥之中自由安排的动人故事。歌词非常感人,我简单讲一下:
“男人走近女人门的那一刻,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紧张的时刻,所以他没有急于敲门。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她,因为她通常不会轻易相信陌生人,可他却有说服她让他进来的理由。
女人作为母亲在几年前因自己的粗心痛失儿子,她感到无比内疚,因为这是一种永远无法治愈的痛苦。直到眼前的这个男子出现,原来他接受了儿子捐献的心脏,救了他的命。他是来找寻他心脏的“母亲”,母亲泪流满面,把头靠在他的胸膛上,听着他的心跳,她再次感受到了与她失去的儿子的联系。”
人生聚散无常,命运起落不定,这样的创伤都能在生命的安排下得到和解,那人生又有什么不能放下的事情呢。
听完这首歌讲述的故事,是不是突然觉得特实至名归,顿时别的竞争曲目就显得逊色与肤浅不少,这大概也是评委们的心路历程吧。
此外,年度最佳新人也是一个大冷门,给了23岁的Samara Joy,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我也是看完颁奖礼才去搜了一下,推荐大家去听听她去年发行的单曲《Guess Who I Saw Today》,Classy、Elegant,相信听完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至于年度最佳制作,对很多人来说也是爆冷,既不是Adele的《Easy on Me》,也不是碧局的《BREAK MY SOUL》,更不是豆荚的《Woman》和哈卷的《As It Was》,反而给了Lizzo的《About Damn Time》。
其实我是觉得挺合理的。欲罢不能的律动,是那种一听你整个人跳跃的神经便被瞬间调动起来的歌。同时,它拿年制也算是tiktok的胜利吧。毕竟是抖音海外神曲top20的第一名,在多国都是使用增长最快的一首歌,全民认同度无与伦比,有点像20年的《bad guy》。风格上又区别于21年的《everything i wanted》和去年的《Leave The Door Open》。
然后,整晚的最大争议就是年度专辑,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颁给了哈卷的《Harry's House》。评论分别从音乐性、歌词、价值观等多个角度来批评这张专辑,认为是年专的滑铁卢。我前同事也第一时间给我发微信,说“挺好的,以后就给这种专辑年专,看谁还在乎年专”。
然而我的感觉是,我其实没那么重的“审美包袱”。歌词固然差了点,但在乐迷群体的口碑算不错的。精致化的制作,年轻化潮流形态的流行乐,绝对是处在“审美鄙视链”顶端的那几张其中之一。相比阿呆的《30》和碧局的《RENAISSANCE》,我其实听《Harry's House》这张听得最多,2-5首都大爱。
我理解很多人心目中的年专是《RENAISSANCE》,大师级的制作,碧局登峰造极的演唱,概念性、艺术性、流畅性、统一性都绝无仅有。既保证了流行度,又有着风格上的独特,不至于烂大街。但我说实话,B局这张专辑除了《CUFF IT》《BREAK MY SOUL》和《PLASTIC OFF THE SOFA》,其它真的我平时不会去放,欣赏门槛太高,听着太累了。
至于阿呆的《30》,不必多说,制作水准也是在哈卷那张之上的。艺术性和流行性兼备,倾注了团队三年的心血向世界展示了阿呆在不同人生阶段历经变故的心路历程。诉说从接受痛苦,焦虑的洗礼,到最后沉淀,平和,找到自我归属。尽管有人觉得不够进步,也不如前两张亮眼,可毫无疑问,是一张高质量的专辑。但我觉得,阿呆不会在乎吧,输赢早就不是她关注的焦点了。
最后,我感觉我每一年写格莱美都要重复一遍说辞,格莱美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具有官方性质的奖。虽说是美国甚至世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音乐奖,但我们不能将它简单地当成纯粹的音乐性奖项来看,它背后是有着强烈的政治动机的。
第一,除了用来表彰对美国流行音乐或者说对英语世界流行音乐做出的贡献,第二,还用于保障美国在流行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审美霸权,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平台来影响控制你的文化和价值观。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不允许你挑战他们的主流的。英语世界国家以外的人想要进他们的圈子,只能迎合他们在主流这条线上的需求。而要做到上面那两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造神”。从Stevie Wonder、Jay-Z、Kanye West、U2、Aretha Franklin、Beyoncé、Alicia Keys、Adele、Sam Smith、Taylor Swift到Billie Eilish等等都是负责将美国流行文化传播输出到全世界的“天选之子/女”。当然,他们本身的艺术才华功不可没,但能够高度契合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总目标才是格莱美考量的重中之重。
说回今年的年专,虽然我认为碧局和阿呆专辑的水准都优于哈卷,但不论是在年轻人之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偶像所能引领的时代性风潮、还是未来在公众视野的活跃性,颁给哈卷都是格莱美的不二选择。即便明知是来给年轻人“抬轿”,天后们似乎也甘之如饴。
好在哈卷本人的获奖感言也很谦虚,一直强调主办方对他很善良,前辈们也给了他很多启发。
还有个亮点是,作为前任,霉霉也起立鼓掌以表支持。
再多聊两句,关于哈卷本人。于我他算是“养成系”了,我是从他16岁参加X-Factor就一路关注到现在,虽然书读的不多,但却是被艺术天赋所眷顾的男孩。
尽管一出道就拥有令人望尘莫及的本钱,但也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神速”。而是速度稳定、缓慢、却肉眼可见地在前进,三张Solo专辑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十分明显。
尽管今年已经29岁了,但他一直不断钻研并改进自己音乐的这种“进取心”,对很多同辈歌手来讲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尤其相较于破团其他四位成员而言,当另外几位似乎都有逐渐淡出之势了,他的精力与创作欲、表演欲却仍然狂热而旺盛。除了开世界巡演,拍电影、用力地生活,他也依然在音乐制作、编曲、多种乐器、词曲创作上没有停止吸收新的养分与继续向前的脚步。
这样的进取之心我觉得普通人也受用,一个人内心要相信未来会变好,更坚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这样才会有源自于渴望与本能的强大驱动力,让自己进入一个永不停歇并得到正向反馈的循环,对于生活来说,这样的精神在任何领域都值得你我去拥有。
好了,这就是今年我看格莱美的一点感想,咱们明年下一届再见。
以下是今年2023年第65届格莱美获奖名单: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